Selected Publications 代表著作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iquid-Solid Extrus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Model Coupled with Solidification,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3,2013(1):1-9,2017

Realistic microstructural RVE-based simulations of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a dual-phase steel having high martensite volume fraction,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15,630(0):107-115,2017

Computer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behavior of dis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mposites containing randomly oriented short-fibers/whiskers presents an attractive opportunity for reduction of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and resources required for microstructure design of such advanced materials. It is desirable to perform such simulations using microstructure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randomness in angular orientations and locations of the short fibers/whiskers. In this contribution, a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for efficient simulation of the required microstructural model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well-known random sequential adsorption (RSA) algorithm for microstructure simulation through its application to the microstructure of Mg–alloy matrix composite containing randomly oriented short carbon fibers. The modified RSA algorithm enhances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complex geometric details of the randomly oriented short-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Simulated microstructural model of composite is implemented in abaqus to simulat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Mg–matrix composite containing randomly oriented short carbon fibers. The generated complex microstructure model in abaqus code is sliced into thin slices for reducing computing resources. The simulated results from multiple sliced models were averaged to approximate the result for the full volume element. The simulated mechanical response by use of multiple sliced models is validated via comparis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Gene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Model for Dis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mposite by Modified Random Sequential Absorption Metho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ASME,2017

Recent Posts 最近张贴

《黑客与画家》,作者是有硅谷创业之父美称的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康奈尔大学读完本科,然后在哈佛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他创办了Viaweb,帮助个人用户在网上开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应用程序。1998年夏天,Yahoo!公司收购了Viaweb,收购价约为5000万美元。

书中的一些观点其实以前也听说过,但保罗的话更让人容易接受,而且产生了很深的共鸣。列举几条:

  • 任何一场战争,胜利方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 团体领导者往往由最善于实现目标的人担任。
  • 科学家往往会把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弄得看上去像数学。
  • 大学和实验室强迫黑客成为科学家,企业强迫黑客成为工程师。——《疯狂石头》里谢小萌有句台词,“我在香港是专攻人体艺术的,现在被硬生生逼成个小报记者,这不是逼良为娼嘛”。生活里的很多事,不是你想干、或你愿意看到的,只能迫于无奈。
  • 大公司只要做到不太烂,就能赢。
  • 大多数黑客不是通过大学课程学会编程的,他们从实践中学习。
  • 科学家就不会通过干活来学习科学,而是通过实验和解题来学习。
  • 黑客的出发点是原创,最终得到一个优美的结果;而科学家的出发点是别人优美的结果,最终得到原创性。
  • 坚持一丝不苟,就能得到优秀的成果。
  • 软件的使用方式最好能符合用户的直觉,别指望用户去读使用手册。
  • 如果有必要的话,大多数物理学家有能力拿到法国文学的博士学位,但是反过来就不行,很少存在法国文学的教授有能力拿到物理学的博士学位。
  • 与笨蛋辩论,你也会变成笨蛋。
  • 在心里无所不想,但是不一定要说出来。
  • 在计算机工业的历史上,新技术往往是由外部人员开发的。
  • 正如《人月神话》一书中所指出的,向一个项目增加人手,往往会拖慢项目进程。——中国古语,三个和尚没水喝
  • 有钱的客户更倾向于更贵的选择,即使便宜的选择更符合他们的需要,他们也不会买。
  • 你必须打破常规、快速行动,循规蹈矩不可能成功。
  • 你能做到它做不到的事情,正如它能做到你做不到的事情一样。
  • 如果你有一个另你感到安全的工作,你是不会致富的,因为没有危险,就几乎等于没有可放大性。
  • 如果你工作得不辛苦,你可能正在浪费时间。——《真心英雄》歌词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是台湾的词曲作家李宗盛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歌曲。成功的确从来不是轻易得到的,它往往来自磨难和痛苦。生活如此,学习亦然。
  • 世界上有有益的痛苦,也有无益的痛苦。你需要的是咬牙向前冲剌的痛苦,而不是脚被钉子扎破的痛苦。
  • 人们常常觉得野生动物非常优美,原因就是它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在外形上不可能有多余的部分了。
  • 在大多数领域,看上去容易的事情,背后都需要大量的练习。——中国古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很少有人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中国古语,好事多谋
  • 推动人才成批涌现的最大因素就是,让有天赋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解决某个难题。互相激励比天赋更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诺奖主要集中在几所有名大家或实验室的原因
  • 发现丑陋的东西比你想象出一个优美的东西更容易。大多数做出优美成果的人好像只是为了修正他们眼中丑陋的东西。
  • 单单是无法容忍丑陋的东西还不够,只有对这个领域非常 熟悉,你才可能发现哪些地方可以动手改进。
  • 优秀作品的秘决就是:非常严格的品味,再加上实现这种品味的能力。

CONTINUE READING

这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教育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到底出现在学生的哪个阶段,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说一句中庸点儿的话,哪个阶段都负一定的责任。我有三个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小学应该以“认知”为主,目的是建立概念框架,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或那么一回事,但道理不一定要说清。所以所设置的课程也主要以语、数为主,其他科目为辅。有些东西长大后才会恍然大悟。小时候看电视,有两个词很纠结,“不许动”和“后会有期”,在我的印象里,他们的读音好像是“必须动”和“后悔有期”(因为方言的影响),我搞不清楚,为什么电视里说“必须动”时那人突然不动了…..。我也记得从三年级开始就陆续学习了自然、地理、历史等课。另我费解的是,为什么初中、高中还有地理、历史,而且名称一样,现在我也说不清当时学了什么内容,但如果回去翻老课本的话,也许有相同的故事,但内容的篇幅大不一样,所表述的观点也越来越多。但到在大学后,历史不见了(近代史、革命史还在),当时觉得挺庆幸,少考一门试,但现在想来,不懂历史,我们会少很多应该学习的东西。

(二)中学应该以“认识”为主,让学生开始逐步解释自然现象。记忆最深的是,初中开设了物理、化学两门课,与自然现象密切相关。由此开始了“理”的时代,大量作题开始了,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在初中时也没有书读,除了课本。记得当时从我们数学老师那儿借阅了“中学生数理化”,另我大开眼界,从此成绩才有了明显提升。进入高中后,仍然是物理、化学,当然也有代数、几何、生物等课程。相比数、理、化,语文确实难度很大,做题老选错或答错,这当中有知识性的,如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就需要你背,不背肯定答不出,阅读理解,你得读、练,才能有经验。大学毕业都没看过四大名著,可以看出我的阅读水平有多高,因此高考语文只考了80多分(满分150)。到了大学以后,语文也不见了,而我的阅读兴趣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努力恶补以前没读的好书。

(三)大学应该以“求是”主为,这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后,还应该追求、发现、创造知识。大学培养的是创造知识、发明事物、发现真理的人才。进入大学才是真正进入学习的阶段。一名普通本科毕业生,四年至少要学40多门课程,与大学之前的任何阶段相比,远远超过其门数总和。但大学阶段,真正以求是为目的的学生比例又有几何,是很大的问号。在研究生面试阶段,问到其所学的某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回答。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我在参加研究生面试时,老师问我类似“45钢含碳量多少”的问题时,我不知道,博士生面试时,老师问我“龙格库塔法原理时”,我居然说没学过。有很多知识,我是在教了某门课后,才真正开始学习的。并不是大学没教给我什么,相反,我觉得大学阶段学到了很多东西。除知识外,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结构。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才是求是的起点。

认知、认识、求是三个阶段应该是逐渐递进的,另学生的兴趣是逐步增加的,我知道了某事,想认识它,继而想发现某事、某物、某理。但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能做到吗?小学就开始大量做题,每天晚上11点多睡觉,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中学时代进行了冲刺,12点之前没睡过觉。“一个不健康的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竞争低龄化,竞争的目标极端单一化”。“一个儿童普遍睡眠不足的民族,是相当不幸的。”(摘自《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一书)。到了大学,终于脱离了父母的掌控,自制力差的,沉迷于游戏、网络,成绩一落千丈,有的退学、留级。学完某门课程,能掌握80以上的人寥寥无几(尽管成绩可能很高)。求职的压力导致大批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没有求是的精神,何谈科研的进展。

教育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随思所写,有感而发而已,不一定有答案。

CONTINUE READING

Recent Publications 近期发表

. AM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iquid-Solid Extrus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Model Coupled with Solidification,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3,2013(1):1-9, 2017.

PDF

. Mse. Realistic microstructural RVE-based simulations of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a dual-phase steel having high martensite volume fraction,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15,630(0):107-115, 2017.

PDF

. Mypub. Gene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Model for Dis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mposite by Modified Random Sequential Absorption Metho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2017.

PDF

Recent & Upcoming Talks

Projects 项目

Nsf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5447、CNTs接枝Cf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强韧化机理研究、2016.1-2019.12、63万、在研、主持。

Teaching 教学

  •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中文,技术基础课,U05M11026(48学时))
  • 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English, 专业核心课)
  •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 English,专业核心课)
  • 控制工程基础(双语,学科基础课,055010911(32学时))
  • 控制工程基础,基础课,U05M11095(32学时)
  • 液压传动(中文,学科专业课,U05M11163(32学时))
  • 本科毕业设计

Tags

Contact 联系